
日常家居大理石污跡的迷思
- 石佬
- 2020年11月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0年11月25日
天然大理石總會給人們,一種比較難護理的感覺,經常會有污跡,污跡也難以處理,翻不了轉頭。但天然大理石外表漂亮,令人在選購時進退兩難。最後會受到店員梳擺,揀上人造石、石英石等,令到設計有大家樂餐廳的感覺。
我們並不是說人造石材不美觀,但對天然石理解多了,選擇就多了~
我們不妨由大理石污漬開始形成大理石,消除迷思。令我們香港幾百萬的住宅,也用得上較高貴的大理石。
介紹一個新詞語 — Etching 蝕刻 (腐蝕雕刻)

Etching 特徵是表面粗糙,暗啞色破壞光面光澤,多數是圓形的水印。
成因我們由大理石特質開始,大理石主要成分以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為主,約占50%以上。碳酸鈣是鹼性的,遇上酸性的液體就會產生化學作用,破壞本身結構,腐蝕石材光滑表面,造成暗啞。

一般家庭用品會造成酸蝕的有:醋、可樂、橙汁、紅酒、喼汁、沙律醬、帶有酸性的家居清潔劑....
另一種污跡 - 染色Staining

一般人認為大理石面上的污漬就是染色。大理石/雲石本石是像海綿一樣,表面佈滿小微吼。有的石種微吼大一點,像洞石肉眼可以看見。有的石種細一點,肉眼看不見的。但肉眼看不見,不代表沒有。

圖為伊朗黃洞石,表面有肉眼可看到的洞。

圖為意大利魚肚白,表面比較光滑,但都有微吼存在。
液體會在石材表面滲入裡面,如果液體中帶有色素,就會連色素份子一同滲入石中,並染色。這種污漬並沒有破壞石材的結構,只是把色素份子帶入石材中。
染色的程度根據液體滲入石材的深度而定,淺層的會較容易移除,太深入可能會永久的上色。
Comentários